用户体验可以说是互联网领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任何互联网产品如果做不好用户体验,那么这款产品将沦为失败的产品。原因很简单,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互联网行业当中的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同产品在用户体验中所产生的细微差异将成为决定产品生死的关键。
那么怎么做好用户体验呢?中培教育《高品质用户体验与UI设计开发》课程专家刘老师认为,要想做好用户体验,首先就要理解用户体验的核心与本质,对于其核心与本质,刘老师也给出了自己观点。
刘老师认为,用户体验是需要观察和记录用户平常状态下的行为,从而进行分析、研究、思考。事实上,这正是很多机构和公司研究用户体验的方法。
用户体验设计通过以研究目标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为手段,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完整流程中,使得用户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或情感的投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用户体验”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它没有核心和本质。它就是一个集合,指代用户和产品,服务接触的方方面面。其实它本身什么都不是。或者它什么都是。
比如你问一个人他对某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什么,他可能会回答“好用,价格便宜,质量好,blabla”,他不会回答“我的体验是。。。”因为这些方方面面实在太多太杂,用户体验这个词便于表达和交流,所以经常被用。
用户体验是个中性概念。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产品好用是用户体验,难用也是用户体验。这是对用户体验的描述,但是不能等同于用户体验。你不能说用户体验就是
用户体验设计是通过设计产品去影响用户的主观体验(进而影响用户的决策而达到商业目的
好多人答的”不要让用户想“,“满足用户需求 “,”为用户提供价值“那是设计战略或者设计原则,是产品要提供给用户某种体验而要满足的条件,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用户需求。
现在一提到用户体验,就好像等同于UEDUED是用户体验吗?不是,而是用户体验设计,实际上应该理解成,“为了达成用户体验而进行的设计”,而不是“设计用户体验”。 任何浮于表面的对界面、交互的探讨都是无用功。曾经有人研究TWITTER的页面,认为他尊崇了黄金分割,所以是好界面。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行为,有时候理论并不一定行得通。
近几年,很多互联网的GEEK们,都喜欢追求国外所谓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拿来主义也要分场合,也要先思考。别人说UED,你就跟着用户体验设计;别人说Don't make me think,你就Think is bad
最基础的是在交互环节,就是usablity,可用性,或者说易用性,大家说得最多的;要把可用性做好,不是太难,业界有成熟的方法,不需要太多天赋,两个字:“用心”即可。
更高层次的乃情感,即诺曼所说的情感化设计,要让用户感到愉悦,感到惊喜,感到感动,比较难,需要一定的天赋,关键是四个字:“心有灵犀”,如果你能和用户“心有灵犀”,就能触动他她的情感。
最高的层次乃“人物合一”,什么意思呢,用户用你这个产品,不仅是出于认同这个产品,而是认同他她自己,自我认同,自我展现,自我实现。。产品成了自我的投射和映射,通过产品,用户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归属、自己的价值。要达到这一境界,你必须搞清楚用户最渴求的是什么东西,不是普通的需要,而是心底深处最渴求的东西,然后不是简单粗暴地满足它,而是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满足它。
用户体验就是帮助用户用最简单的流程或成本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成目的啊;
而在这个过程中端茶递水,随传随应,还有要提供一流的使用环境(或UI界面)。
用户体验,很多时候用户自己都可能无法提出要求,用户能做的只有比较。所以要赢得用户,就要不同于其他的对手,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又是让用户满意的,这才是用户体验的精髓,不是一味的迎合用户口味,因为用户是见异思迁的,要把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出色,不落入主流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的第一要务。
想在用户头里,简单说就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惯着他们,最后让他们就习惯黏在这上面,别的地方再好也不去。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好的用户体验其实是搞心理暗示的人研究出来的,通过重塑价值观让用户怎么都觉得就这么好。真信了以后,用户就不会挑剔了。
要么强势改变用户习惯,要么迎合用户习惯。当你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无视因改变使用习惯而增加的成本时,你就拥有了成功的用户体验。
在于让用户无所察觉,认为事情本应如此。让用户可以在使用产品时保留自然的习惯,让产品的展现充分符合自然规律、特性。最后刘老师总结道,要做好用户体验,就需要做到以人文本,而这个“人”就是用户!而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的目标应该是:满足用户需求,超出用户期望。